
試著改變看看-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
Jul 23. 2024
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
當你的孩子發脾氣或崩潰時,很容易讓大人感到沮喪。可能讓人不知所措,甚至感到個人自己被挑戰了。
但記住,他們的大腦還在發育!他們並不是故意要惹惱你或操縱你:他們的小腦袋還沒有這種能力。
在大腦發展的黃金期(2-6歲),孩子們像小探險家一樣,不斷學習和測試界限。
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想要去實驗這個世界及自己的情緒、行為和社會互動。
而這些行為,雖然有時具有挑戰性,但實際上這才是健康的發展。
舉例來說:當孩子語言發展遲緩時,我們會擔心並去求助;但當孩子開始有挑戰行為時,我們反而希望他停下來,但這都是因為他長大了!如果一個孩子乖乖的沒有任何挑戰行為、情緒發生,可能才更要擔心呢!
當你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時,你可以用同理心和好奇心來應對他們的行為。就不會下意識將這些不當行為視為故意攻擊。
當孩子哭鬧、出現不當行為時,先問問自己:
- 我的孩子在試圖傳達什麼需求?
- 他們現在的狀態是否累了、餓了、沮喪了、過度刺激了嗎?
- 他們是否感覺自己未被聽見、與人分離,還是不確定期待什麼?
- 這個行為是否源於他們的好奇心或探索欲?
- 這個行為是否可能是他在尋求我們的關注?
- 這個行為是否是他表達情緒的方式?
我的故事分享:
某天早上,我跟先生有要事請假出門,因此先生並不是換上工作服。威士忌觀察到了,但他也沒說,我們也沒講。出門時我們拿起幼稚園的書包。
威士忌問:「我們要去哪裡?」我跟先生一起回答:『幼稚園呀!』
然後就是一陣爆哭。
我當下馬上想著:怎麼突然哭了?原本有說過要去哪裡嗎?沒有啊。
還是今天有跟平常不一樣的地方是?有什麼地方改變嗎?因此馬上想到:先生的服裝跟平常不一樣。便猜想可能孩子有觀察到這點。
因為時間關係快遲到,我抱著他直到車上(轉移環境也是個很好的方式),沒有說話,就是先拍拍他的胸口。
他現在比較會講話,所以我會引導他說出口(如果是還不會說話或表達力還不好的孩子,請由父母說出口)
:發生什麼事讓你這麼難過?
👶:我想出去玩...。
:是什麼讓你感覺要出去玩了?(當下心想:太好了!我猜對了!)
👶:媽媽化妝、爸爸換衣服。
:原來你有觀察到!你的觀察力很好耶!這樣表示你知道上課跟放假的差別耶。
:那當你知道要去幼稚園時,你的感覺怎麼樣?
👶:嗯...(想很久)很難過、哭哭、驚訝
:還有點失望?
👶:摁!我很失望!
:這樣啊,就像我以前很想去公園的時候,結果下大雨了就不能出門,我也會很失望。
:那你現在覺得需要什麼,讓你感覺好一點?
👶:我要抱抱。還要聽音樂(他喜歡的歌)。
如果當時我並沒有先去用孩子的角度思考,而是用自己大人的觀點去看,當下一定覺得莫名其妙,為什麼突然哭了?而時間的影響也會讓自己的情緒上升,便會開始沒耐心的對待孩子,並希望他能夠快速停下來。
:好了!到底在哭什麼?
:哭夠了沒!你快一點!動作慢死了!
:拜託你,不要再哭了,我們已經快遲到了!
:到底想怎樣?你再這樣我就留你一個人在家!
這些都是過去我會說出來的話,但現在的我居然可以僅僅只是換個角度看,卻能夠有這麼大的不同。
通過轉變觀點,反而可以更耐心和理解地回應。可以專注於滿足他們的需求,並引導他們做出更好的選擇。
當用同理心應對孩子的行為時,便會開始加強你們的聯繫、建立信任、培養情緒智力,並為良好的親子關係奠定基礎。
你的孩子並不是在試圖讓你困擾。他們只是學習如何駕馭這個大世界,腦袋還在發育中。
通過從他們的角度看問題,並以同理心回應,你將幫助他們成長為自信、富有同情心和有能力的個體。
當孩子的哭鬧觸發到你的情緒時,記住!務必給雙方一個空白期。
停止!先不說話!
在你說話之前,創造一個間隙,讓孩子的發脾氣和你的反應之間有空間。利用這段時間以你最好的方式冷靜下來。
- 深呼吸(一定要五次以上)
- 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(用以上建議方式)
- 感受腳下的地面
- 數到十
- 等其他適合自己抽離情緒腦的方式
記住,發脾氣是發育正常的表現,也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的確該表現的樣子。
哭鬧只是表達他們感受的方式,就如同我們生氣會想大吼,也是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。
但現在的他們還沒能力使用語言或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來告訴你,他們或許有時也不知道自己在氣什麼。